[紅色記憶]
早春時節,走在地處太行太岳交匯處的浮山縣,迎春花、連翹花次第開放,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一路向南,到了浮山南邊、翼城北部的青城村。80年前(1941年8月),青城縣抗日民主政府在這里建立??谷照M織發動群眾,建立區、村抗日政府,并于1942年成立縣抗日大隊,建立抗日武裝,和敵人展開頑強斗爭。
那時的浮山縣城已被日軍侵占,大好河山陷于敵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1944年春,閻錫山與日軍秘密勾結,簽訂《各部隊對日本軍之協定書》,派其六十一軍軍長梁培璜率1萬余人,經過日軍駐地的襄陵橋、史村橋再渡汾河,實施其“開展汾東”“收復失地”的計劃。
“閻錫山東進浮山的目的是什么呢?”80多歲的浮山縣黨史辦原主任張德才說,他們所謂的“收復失地”,不是收復日本人占領的浮山區域,而是要攻擊太岳革命根據地。
針對此種情形,中共中央北方局提出抓住機會,消滅第六十一軍一部的對策,指示太岳和太行部隊在太岳軍區副司令員謝富治、副政委王新亭的統一指揮下,連續發動兩次青(青城)?。ǜ∩剑鹨?。
第一次青浮戰役于1944年4月28日開始,6月24日結束。經過近兩個月的浴血奮戰,共擊斃閻軍千余人、俘獲600余人,重創閻軍七十二師。
閻錫山不甘心失敗,重新調整作戰計劃。為進一步打擊閻軍,殲滅第六十一軍的主力,太岳部隊決定于1944年9月8日再次發起青浮戰役。參戰部隊除太岳部隊外,還有太行部隊一部,總兵力共計12個團,分為左、中、右3個縱隊。
第二次青浮戰役經過圖。 浮山縣黨史辦供圖
此役分兩期進行:第一期從9月8日開始,左縱隊進攻駐徐家安子村的閻七十二師之二一五團和二一四團第二營;中縱隊向駐柏村的閻七十二師師部及二一六團進攻;右縱隊攻擊嶺上村的閻七十二師之二一四團。
柏村是閻軍主力駐地。中縱隊七七二團和二十團主攻,十七團、五十七團在賈莊、聚糧等地設伏打援。8日午夜,戰斗正式打響,主攻部隊在掃清外圍后,于黎明從南閣樓兩側發起總攻,霎時彈如雨下、殺聲四起,一舉突進前沿陣地,逼近七十二師指揮部,閻軍憑借炮樓組織反撲,戰斗非常激烈。主攻部隊用手榴彈消滅炮樓內的閻軍后,與閻軍展開村落戰,經一晝夜激戰,9月10日閻軍退出核心陣地。當晚,閻軍欲掘穴逃遁,太岳部隊即組織火力,再次進攻,突破閻軍防線,將其全殲。
閻錫山見其主力被殲,急調第十九軍三十七師東渡增援。9月13日太岳部隊重新組成左右兩個縱隊,在浮南開始了第二期作戰。9月15日左縱隊經一晝夜激戰,攻克古堆、山底、契里、南溝楞、史村、南畔、續家莊等7個據點。13日右縱隊奔襲槐埝等地,殲滅閻三十七師師部及第二團大部。正當戰役開展之際,駐臨屯公路之日軍為給閻軍解圍,糾集4000余人于18日分4路進攻太岳、太行部隊,第二次青浮戰役宣告結束。這次戰役共進行大小戰斗93次,斃傷日軍13人、閻軍2418人;俘閻軍1532人,其中將級軍官6人。
[感悟初心]
紅色基因助推老區轉型發展
浮山縣黨史辦主任 郭書軍
兩次青浮戰役中,太行太岳部隊堅決執行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本著以斗爭求團結的方針,揭露了閻錫山投降反共的陰謀,并極大地打擊了閻錫山的囂張氣焰,阻擊了其進一步對太岳抗日根據地的攻擊行動,粉碎了其進攻目的,保衛了抗日根據地(即八路軍總部)。
多年后,在這片英雄的熱土上,浮山人民繼承發揚先輩們敢于拼搏、勇于奮斗的革命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邁上了鄉村振興新征程。全縣提出了辦好推進產業集聚區建設、改善縣域交通條件、打造廚師勞務品牌“三件大事”,做好轉型發展、城郊經濟、惠民富民、深化改革、安全穩定“五篇文章”,打造省域副中心輻射地、優勢產業集聚區、綠色宜居品質城,努力實現浮山高質量高速度發展的奮進目標。我始終堅信,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浮山的明天會更加美好。
[記者手記]
大義驚天地,碧血壯山河。輾轉浮山、翼城兩地追尋紅色遺跡、聆聽革命故事,漫山遍野的連翹花將思緒帶回到當年那個戰火紛飛的春天。
每年清明前后,浮山縣天壇鎮黨委委員、武裝部長郭剛都會來到柏村、徐家安子村、東魯村等地的烈士陵園,給安眠在此的烈士們獻花,以表達對他們的無比敬仰之情。
柏村烈士紀念碑。衛琦攝
在翼城縣隆化村,豎有青城死難烈士紀念碑。上書“忠于國家,孝于民族”八個大字,下方記載青城縣73名烈士的姓名。石碑背面的碑文寫有:在民族存亡的關鍵時刻,人民群眾在青城縣抗日政府領導下,團結一致與敵周旋,歷經大小戰斗千余次……
如今,戰斗的硝煙已經遠去,人們以各種形式緬懷先烈,接受革命傳統和黨史學習教育,切身感受可歌可泣、永放光輝的革命精神。深覺抗戰勝利來之不易,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那些為了民族獨立和國家尊嚴付出鮮血和生命的革命先烈,將永遠活在人民心中。
(來源:《山西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