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記憶]
1947年,春。
為扭轉華北戰局,策應陜北解放區粉碎國民黨重點進攻,晉察冀軍區司令員兼政委聶榮臻指揮第二、第三、第四縱隊和地方武裝5萬余兵力,發動正太戰役,對正定至太原鐵路沿線及石家莊外圍國民黨軍隊發起進攻。
1947年5月2日,硝煙散去,晉東工業重鎮陽泉,戰火中獲得新生。陽泉下站,曲曲折折的小巷,慶祝的隊伍如潮涌過,匯聚成歡樂海洋。
1947年5月2日,解放軍進入陽泉煉鐵廠。 資料圖片
今年56歲的下站居民王永貴至今記得,“小時候,茶余飯后,父輩們經常講述這一歡樂的時刻。經歷日偽,經歷閻匪,共產黨來了,才挺直腰桿”。
這是一片紅色沃土。在這塊土地上,孕育出北方第一支有正式番號的紅軍——中國工農紅軍第24軍,創造了世界軍事史上的經典戰術——七亙村重疊山地伏擊戰,爆發了震驚中外的百團大戰……紅色基因接續綿延。
正太戰役與陽泉解放,使地處正太鐵路中點的陽泉兩側的晉察冀和晉冀魯豫解放區連成一片。中共晉察冀中央局、晉察冀邊區政府從支援全國解放戰爭全局出發,決定將陽泉站附近平潭垴、平潭街、小陽泉3個村由平定縣劃出,獨立設市。1947年5月4日,正式組建中共陽泉市委員會和陽泉市人民政府。
在一個山區集鎮有計劃、成建制地組建一個嶄新的市委、市政府,這在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尚屬首次。
2007年6月,中共陽泉市委、陽泉市人民政府和山西省史志研究院在太原共同舉行論證會,通過了《“中共創建第一城——陽泉”專家論證會結論》,并報經中共黨史學會簽章認定?!督Y論》指出:陽泉市是中國共產黨在奪取全國勝利之前創建的第一座人民城市,稱陽泉為“中共創建第一城”當之無愧。
歷史,選擇了陽泉。
陽泉建市后,在發展生產、恢復工商業、安定群眾生活、穩定社會秩序和建黨建政、管理城市、領導工業以及發展金融、貿易方面都探索和積累了寶貴經驗。陽泉解放,豐富的煤、鐵和硫磺資源以及工礦企業等經濟命脈和戰略資源回到人民手中,陽泉成為人民解放軍的物資供應基地和戰略后方。與此同時,經過戰火洗禮,新生人民政權鍛煉培養了大批優秀干部,據統計,先后有519名干部從陽泉出發,南下北上,像一粒粒種子生根發芽,支援全國解放戰爭,為實現黨的工作重心由農村轉入城市提供實踐樣本。
獅腦山上,入云方尖碑,傲然矗立,默然注視著陽泉時代變遷。500米外,慕名而來的人們,尋訪紅色陽泉,感受火紅歲月。
70多年砥礪奮進,“中共創建第一城”,陽泉兒女秉承紅色基因、踐行初心使命,取得巨大成就。
新中國成立后,伴隨共和國鏗鏘有力的步伐,作為全國最大的無煙煤基地,陽泉因煤而立,因煤而興。自建市以來,全市累計生產原煤21億噸,其中外運18億噸,為國家經濟建設和能源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
[感悟初心]
傳承紅色基因 建設紅色新城
——陽泉市委黨史研究室主任 郭玉珠
“中共創建第一城”是陽泉紅色基因最鮮亮的底色,是陽泉紅色文化的地標。
獅腦山,百團大戰紀念館,激勵陽泉兒女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的精神豐碑。在每年的預備黨員培訓班上,市直機關工委都要組織預備黨員到百團大戰紀念碑前舉行莊重的紅色教育儀式。毗鄰的郊區南溝村草帽山紀念亭,抗日英烈范子俠將軍“我前進,你們跟著我;我停止,你們推動我;我后退,你們槍斃我!”的錚錚誓言,深深刻在一批又一批胸懷崇敬的瞻仰者心頭,深刻在陽泉兒女的心頭。
新時代新征程,陽泉推動紅色文化與中心工作深度融合,用好“中共創建第一城”這一在全國范圍都屬于首創性、唯一性的紅色IP資源。建紅色陣地、做紅色宣傳、講紅色故事,進一步傳承紅色基因,塑造紅色品牌,用愛黨愛國愛陽泉的情懷,點燃精神火種,凝聚奮進力量,在高質量轉型發展的道路上整裝再出發。
[記者手記]
春日暖陽,跳躍山頭,刺破晨霧,鋪滿斑駁小巷。
小巷名叫保晉巷,屬于陽泉城區下站街道。小巷背后,陽泉市委市政府舊址,幾排脊瓦房和平房正在翻修,恢復原貌。
陽泉新貌。 本報通訊員攝
歲月滄桑,古街、老巷、老房,記錄著一座人民城市的開啟。
陽泉經濟技術開發區,塔吊林立,車聲隆隆,百度云計算、山西智創城7號,一個個新項目建設如火如荼,見證這座城市的成長、繁榮。
今日七亙,灰墻黛瓦,韻味悠長。78歲的老黨員董瑞生主動為前來瞻仰的人們當起講解員:“最后的一碗米用來做軍糧,最后的一尺布用來做軍裝。紅色精神代代接力?!?/span>
晉察冀小延安——南莊,村民劉素珍吃上了“旅游飯”,笑語依依,迎接八方游客。
傳承紅色基因,建設紅色新城。行走陽泉,你會處處感受到,紅色文化浸淫,紅色文化傳承,“中共創建第一城,晉東區域中心城”,戰鼓聲聲,活力迸發。
(來源:《山西日報》)